今天看著二年前回馬祖跳島的照片,讓我心中想起了一些美好回憶

四十幾年前,舉家遷臺,遺留下傾倒的石砌屋;三十年後,我父親在自己的土地上,蓋起了自己的房子,我稱他為「小白屋」。

對於我這個沒有經過戰亂、沒有風雨的六年級生來說,這片貧瘠的小島,似乎毫無吸引之處,只想找美食、找紀念品、找露天咖啡座………卻因朝陰夕暉的海洋氣候,一陣大雨滂沱之後,讓我看見這個小島的美!


因為戰地開放不過幾年,所以幾乎沒有在此看見觀光的商業氣息,只有質樸簡單的生活。隨著家人在馬祖的作息:天氣好,上工去,下雨天,打麻將,傍晚到海邊撿拾些晚餐加菜的風味,晚上再到港邊釣魚………原來一天可以不要電視機。

在政治及戰火的因素,馬祖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節;嚮往台灣富裕及民主的生活,但卻切不斷與對岸福州的血脈關聯。我依嬤在無情戰火中,呵護他的家人不受驚嚇,衣食無缺。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,舉家遷臺。
在桃園八德的一個小村內,一條長巷住著許多當時一同遷徙的同鄉,一轉眼數二十年過去了…這條長巷依舊在,如同眷村般的矮低建物與改建過的樓房參差,這群馬祖人同樣操著馬祖話溝通,同樣過著辛勤打拼的生活,也同樣和台灣人享受民主自由的富裕。我依嬤是對的。

有時候,人類像迴游魚類一樣,在大海中闖蕩,最後卻拼命想游回出生地。對故鄉的情感,是一種無法解釋的鄉愁。我想,這是我對我父親為何在南竿蓋房子的原因吧?!

島上經過數十年的平靜,但卻沒有享受到太多台灣本島富裕的照顧,雖已改善許多水電的民生問題,但島上居民仍過著儉樸的生活,他們樂在自己的土地上!縱使機具及道路的不便,以及材料人力成本的昂貴,我父親及我叔叔,用自己的雙肩扛著鋼筋,用自己的雙手鎖緊每一個螺絲,用自己的雙腳當成運輸工具,蓋起這一間小白屋。他們不是設計師,不是建築師,他們憑藉著對故鄉的熱誠,建立起他們一生的願望。

每回回馬祖都有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悸動,身為馬祖人的我,其實很少回馬祖,原本計劃每年都要回去走走,但卻總是有種種的原因跟理由,而沒有成行,上回回去已經是二年前的端午節了,所以今年不管怎樣都想再回馬祖當個道地的馬祖人,好在有搶到端午節的機票,讓我可以再度踏上久違的馬祖,待我旅行回來後,再跟大家分享我的馬祖行,現在就只能先用回憶來跟大家分享馬祖囉!

arrow
arrow

    王小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